首页 感悟评价 正文

读礼记学记心得,礼记读后心得

admin头像 admin 感悟评价 2024-07-04 23:07:24 29
导读:《学记》读后感1、《学记》读后感1“经典的魅力是他将穿越历史,指导未来”这是读完《学记》给我的最大感受。读完《学记》,我陷入沉思,作为语文教师的我,是多么的贫乏!像这样的经典...

《学记》读后感

1、《学记》读后感1 “经典的魅力是他将穿越历史,指导未来”这是读完《学记》给我的最大感受。 读完《学记》,我陷入沉思,作为语文教师的我,是多么的贫乏!像这样的经典为什么不更早一点的去读? 《学记》只有一千多字,可是他的每一句都值得我斟酌细思,因为他的每一句都包含了先人对教育认识的智慧、道理。

2、《学记》读后感1 那天,我读了《礼记·学记》中的一段文字。其中,有这样的两句话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然后能自反,知困然后能自强也。”意思是: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,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。知道自己学业不足,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;感到困惑,然后才能不倦地钻研。

3、学记读后感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。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;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;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;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。 《学记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、为师之道的阐述。

4、我读的还不够深入,也没有实践的经验,我想这《学记》中的理论需先装到我的行囊中,带着它一起去走我的教育学习之路,时常在看看,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! 精选学记读后感2 很早就知道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、“学,然后知不足”等说法,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,直到读到了《学记》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。

礼记读后感作文5篇

1、分列炎帝和神农氏为二人,徐旭生《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》也主张炎帝、神农氏为二人。

2、希望是自己写的,而且读后感的形式必须是“边读边写”的,不能那种先概括内容,再写感受。

3、《中庸》这本经典,也是源出《礼记》,相传为子思所作。由程氏兄弟推崇,朱熹作《中庸集注》而显著于世,“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”。以下是我整理的《中庸》 读后感 范文 ,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4、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,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。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?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古本序读后感范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 古本序读后感1 王阳明先生这篇《大学古文序》写于1518年,阳明先生时年47岁,他任提督军务都御史,在江西和广东等地平定了众多叛匪,功德卓越。

5、建国君民教学为先。教学相长。因材施教。立志求学。

念终始,典于学——读《学记》其一

1、学记原文: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謏闻,不足以动众;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未足以化民。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《兑命》曰:“念终始典于学。”其此之谓乎!虽有佳肴,弗食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不知其善也。

2、《兑命》曰:“念终始典于学”。其此之谓乎! 虽有佳肴,弗食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不知其善也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然后能自反,知困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《兑命》曰:“学学半”。其此之谓乎! 古之教者,家有塾,党有庠,术有序,国有学。 比年入学,中年考校。

3、学记原文: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_闻,不足以动众;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未足以化民。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《兑命》曰:“念终始典于学。

4、原文如下: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 兑命曰:“念终始典于学”,其此之谓乎!虽有嘉肴,弗食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不知其善也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

5、学记 战国·乐正克 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謏闻,不足以动众;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未足以化民。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 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《兑命》曰:“念终始典于学。”其此之谓乎! 虽有嘉肴,弗食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不知其善也。

6、《礼记》学记 原文 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謏闻,不足以动众;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未足以化民。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 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《兑命》曰:「念终始典于学。」其此之谓乎! 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dlaiersite.com/post/5226.html
若非特殊说明,文章均属本站原创,转载请注明原链接。

退出请按Esc键